第129章 一如既往地激进
上皇父亲说事。
三人默契的躬身行礼,道:“太上皇乃千古圣君,皇上亦是圣主明君。”
朱载坖听惯了这些套话,并无心绪波动,反而是三人的放松戒备,令他大感轻松。
殊不知,三学士也大为轻松。
嘉靖实在太强了,能干的,不能干的,都干了,简直不给后来人留余地,更要命的是隆庆自登基起,就一门心思搞大事,力求搞出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的国策……
这着实为难了他们。
朱载坖舒了口气,说道:“自今日起,三位爱卿就不要把精力放在改制革新上了,基于现有的国策去执行,去修正,去高效运行……这便是朕之所求,终隆庆一朝,不再更改。”
“皇上圣明。”三人再行礼,这次更发自肺腑。
见他们如此模样,朱载坖更觉自己先前错的离谱,叹了口气,说道:“三位爱卿可有良策谏言?”
高拱率先发言:“禀皇上,臣有本奏。”
朱载坖欣然颔首:“准奏。”
“臣建议,对漠北融合一事上,需快刀斩乱麻,拖的越久,成本越高,不若……”高拱深吸一口气,道,“不若拼着财政赤字压力,一鼓作气势如虎,于短时间内彻底解决!”
一向激进的高拱,一如既往地激进。
闻言,张居正微皱眉头,李春芳亦是满脸抗拒。
朱载坖不动声色,看向张李二人,问:“两位爱卿以为如何?”
李春芳沉吟道:“高大学士出发点是好的,亦是正论,然,具体实施起来……着实有难度啊。”
要搁平时,小老李不会第一个站出来,可高张二人矛盾由来已久,眼下刚缓和了些,反对之语若出自张居正,保不齐二人又要积怨,最终,苦的还是他。
张居正明白李首辅的苦心,并未说话,只是轻轻点了点头。
高拱却道:“融合漠北于朝廷而言虽利在千秋,可就当下而言,着实是个赔本的买卖,这点关内关外都明白,甚至武断来说,关外那些人未必想得明白融合对大明利在千秋……故,臣斗胆以为,关外部落不过是欲求不满下的拿腔作势,实际上心虚的很。”
顿了顿,“融合期间,也伴随着诸多摩擦、矛盾,边关百姓早有怨言,如朝廷于融合一事上长此以往的大肆花费,边镇积怨只会越来越深!”
高拱坚持己见,瓮声道:“皇上,恕臣直言,臣以为李大学士、张大学士的担忧多余了些。”
高拱一向性情,而且他还兼着吏部尚书之职,真要打擂台,完全能跟李春芳这个首辅扳手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