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隆庆中兴

首页

第1750章 喋血京都战未休(五)

堀切隔断。并在虎口设计上衍生出四十八种形制,最为出名的山中城,更首创的堀障子将壕沟分隔成蜂窝状迷宫。

倭国人会系统削平多个山头形成阶梯式平台,这种被称作曲轮的空间既是驻军场所,也是最后防线。将切削山体形成的倾斜面进行人工改造,配合层层分布的狼烟台,使得攻方常常在攀登阶段就遭遇滚木礌石的痛击。倭人还发现,发现将黏土、砂石、稻草分层夯实至3米厚度,能够有效抵御铁炮射击。为此,这一技术很快流传开来。

而现在倭军本就有一座极为坚固的伏见城,但是倭军十余万人,自然是不可能在伏见城驻防,而且伏见城是在桃山山腰上,为了巩固伏见城的防御,倭军在桃山和大岩山上紧急加固工事,大量砍伐树木,准备守城的器械,截断官军经由桃山进入京都的道路。

而官军主力抵达之后,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,而是一边休整一边制定作战计划,现在倭军截断了官军经伏见进入京都的道路,依托伏见城,占据桃山和大岩山,准备据守,这对于官军来说是有利有弊的。

从有利的一方面说,倭军放弃了之前的伏击官军的想法,说明倭军对于官军是甚为忌惮的,而且倭军也已经将所有的兵力摆在了明面上,主要的兵力都在三个阵地和道路上,倭军已经完全放弃了和官军野战的想法,说明倭军士气不高,未战先怯。

而不利的一面是倭军现在龟缩在工事之内,使得官军必须要攻城才行,倭军的兵力本就比官军多,又是防御,肯定是比官军更占优势的。

李如松、查大受详细查看了附近的地形之后,决定先进攻桃山上的倭军营寨,因为控制了桃山,就等于控制了整个战场的制高点,无论是对面的大岩山还是山腰上的伏见城,都在官军的火力打击之下,而且桃山上的所谓倭军城堡,只不过是由倭军的临时营寨加固而来的,并不算一个特别坚固的城堡,而且桃山并不高,且相对平缓,对于官军来说也算是相对有利。

既然定下了进攻桃山,官军也就开始积极准备起来了,由于是攻城,而且是佯攻,骑兵自然是没有什么用的,都下马步战,而为了防备倭军的滚木礌石等城防器械,官军看砍伐树木,打造了一些大盾等装备,用于辅助攻城,当然还有官军的各种火炮,也要准备起来,但是官军的很多火炮,都由于仰角的限制,不能够使用。

为此,李如松不得不将原本为攻克大阪城准备的利器给提前拿出来,就是大明军器监的最新力作-臼炮,其实臼炮的原理很简单,就是一门短身管、大仰角、大口径的火炮罢了,不过臼炮的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