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4章 833蚝油初显神威
搭架子递过来一项正正当当的理由。
“行!我这就去生产队打电话协调这件事。”苏庆祥同样被晒得很难受,现在已经有了搭架子的理论基础,那这事就得当成首要任务给办起来。
拌完咸菜,唐植桐终于能歇一歇了。
由于大太阳晒着,仅有的一点阴凉地也坐满了人,这时候其实去哪都一样,避免不了太阳公公的热情。
唐植桐选了个人扎堆的地方。
大热天的,人扎堆肯定是有热闹可看。
唐植桐围过去一瞧,好嘛,医学院的学生在这支了摊儿,正在给邮政系统的职工看牙呢。
这幅场景,似曾相识。
在白桥集市还没有被取消前,每逢集市,都有牙医竖着个“祖传牙医”的幌子给人看牙。
唐植桐不知道牙医是不是祖传的,但知道他肯定没有行医执照,因为这时候还没有针对牙医出专门的证书。
那时候的牙医主要有两项活儿,一个拔牙,一个补牙。
拔牙是没有麻药的,用老虎钳硬拔,玩的就是一个心跳。
在民国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了专门的牙科诊所,不过那里面收费高,令人望而止步。
小老百姓考虑到自己的钱包,牙实在疼的受不了才会去牙摊儿上拔牙。
拔了牙也不镶牙,就这么凑合着用,因为拔牙也就花个四五毛钱,镶牙可就贵了去了。
补牙的价格比拔牙要贵一点,但比镶牙便宜,补牙的可看性也高一点,没有那么血淋淋的。
在57、58年以前,街面上有两句俏皮话:“金牙金缝缝,皮鞋毛背心”,“戴手表的拍大腿,镶金牙的咧大嘴”。
民间讲究二鬼把门,有人镶金专镶二门牙,嘴巴一张,金光灿灿,觉得特有面儿。
不少人甚至以此为号,比如天桥的“大金牙”、“小金牙”。
57、58年后,社会风气变了向,镶金牙被认为是奢靡之风,再加上新材料的出现,汞合金开始逐步走出补牙材料的历史舞台。
小摊儿补牙是不禁止人围观的,每当服务好一位顾客,顾客试试效果、夸上几句,都是对摊位的免费广告。
医学生也没禁止职工围观,唐植桐看着这帮看热闹的职工,感觉里面不是在补牙,而是有一帮人在里面锔锅锔盆、洗地毯、锻刀、修蹄子……
“过来,跟你说点事。”唐植桐在人群中看到了施正则的身影,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“咦,唐老师也过来看补牙?”施正则有些意外,挤出人群后,先是拍了一顿唐植桐的彩虹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