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八章 手无缚鸡之力
众人脑子一时间没转过弯来,这又是哪一出?
白榆已经娴熟的切换了角色,从厂卫特务变身为秀才。
然后当众控诉说:“晚生不过一名普普通通的读书人,听说堂堂的左都御史连续四十三天不上衙的事情后,一时间义愤填膺。
左都御史为风宪之首,本该严于律己、以身作则,却如此碌碌无为、尸位素餐!
所以晚生才会发揭帖议论此事,又在县学进行了批判。
原本以为,我大明推崇言路畅通,舆情出自公论,自己所作所为并无不妥。
却不料,今日就遭受横祸,直接面临当事者的暴力威胁,实在叫我这个年轻士子情何以堪啊!”
不管脑子转没转过弯,听到这些控诉的人都有点懵。
大部分人都没见到过这种“流氓有文化”套路,剧情主题转变太突兀,都要消化一下。
白榆躲在下属后面,指着周总宪,大喊道:“周总宪!你指使禁卒,公然对我这读书人进行暴力围殴,用武力解决言论,必将被钉死在耻辱柱上!”
对面的周总宪老脸巨变,隐隐然感觉,今天好像要失控?
直到白榆喊出这些定性的话,围观的闲人才理清了其中的逻辑。
首先,“言路畅通”是从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原则,算是大明朝廷的一项政治正确,“堵塞言路”是一项政治上很严重的罪名。
其次,“言路畅通”和公论舆情什么的,都是读书人的事情,和百姓没什么关系。
但是这位白榆已经换上了读书人的皮,以读书人身份在说话。
把目前发生的事情串联起来,从表面来看,白榆揭露“连续四十三天不上衙”是事实,周总宪今天武力解决白榆也是事实。
白榆说周总宪“堵塞言路、打击报复、用暴力解决言论问题”,从逻辑上来说,好像确实也能说的通。
如果这些指控坐实,周总宪这个左都御史真就有可能被钉在耻辱柱上了,说不定堪比当年的“洗鸟御史”之类的人物。
因为“言路畅通”这个政治正确是都察院的权力根基,从御史被称为“言官”就能看出来。
都察院和御史既是言路畅通的最大受益者,也言路畅通的最大捍卫者,在这方面的要求更高,更不能触犯原则。
别人都能琢磨出的道道,周总宪这个当事人自然更能体会到。
但可能是年纪太老了,思维能力下降,现在脑子就像是宕机了一样。
你白榆不是口口声声锦衣卫总旗对都察院总宪吗?怎么这会变身读书人了?